吴啊萍事件始末,与《甄嬛传》安陵容异曲同工
“吴啊萍”居然是个真名。
南京方面公布的调查结果令我颇感意外,无论是姓名,仍是姓名背面的故事。
作为一个剧评人,我在吴啊萍的阅历里看到了《甄嬛传》安陵容的影子。
《甄嬛传》安陵容扎小人儿咒骂华妃
吴啊萍在寺庙里给日本鬼子供奉牌位,跟安陵容扎小人儿咒骂华妃,是殊途同归的两件事。
这两件事背面的逻辑,都是在用愚笨而又愚笨的方法来寻求内心的平衡。
首先是愚笨。
安陵容作为一个没什么文明的封建女人,她借助迷信手法来到达意图,是能够理解的。
而吴啊萍作为一个90后的、正规医学院结业且有过从业阅历的前医护人员,竟然还要通过供奉牌位的方式缓解自己的焦虑症,可见她比安陵容更愚笨。
其次是愚笨。
无论是扎小人儿仍是供奉牌位,不仅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并且都容易惹祸上身。
安陵容扎的小人儿后来被宜修发现了,成为了被宜修拿捏的把柄。
吴啊萍则是把自己送进了警局。
《甄嬛传》安陵容扎小人儿被皇后发现
吴啊萍与安陵容还有一点相似之处,便是她们都病急乱投医。
公告显现,吴啊萍曾因失眠、焦虑等症状,三次到医院就诊并服用了镇静催眠药物。
当焦虑发展到“症”的境地,就不是营销号贩卖的焦虑那么简略了。
焦虑症,会导致失眠、心慌,然后越失眠就越心慌,甚至会出现濒死感。
那时她还不到30岁,我能想象到她心里有多害怕。
也许是医治作用不理想,吴啊萍才会向佛祖寻求协助。警方也说了,没有人指使她,是她自己想出了通过供奉牌位来为寻求脱节的方法。
这大约是在她看来,真实没有方法的方法。
安陵容得知她爸摊了官司之后,一度也是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,很着急。后来她误以为是宜修帮她救下了父亲,她也是从那以后才开端逐渐成为了宜修的爪牙。
《甄嬛传》安陵容
那件事解决之后,安陵容说:“谁对我好,我心里有数。”
可实际上,她这辈子最大的误解便是没搞清楚究竟谁是诚心对她好的。
安陵容在后宫没有自己人,就连贴身宫女宝娟都是宜修的眼线。遇到事情时,安陵容只能自己判别,谁对她是真的、谁在跟她演,包括甄嬛也在不断被她判别着。
安陵容判别人的规范其实没问题:事儿上见。关键时刻谁出手帮她,谁便是亲人。
可是她搞错了事实。分明是甄嬛出手帮的忙,却阴差阳错算到了宜修的头上。
吴啊萍大约也是如此。
天天做噩梦,天天难受得要死,吃药可能也不太管用,所以她才把自救的希望寄予到了迷信的手法上。
在这方面,吴啊萍可能不是个案。
更多迷信的人,只不过是还没捅娄子罢了。
孙俪主演《甄嬛传》
安陵容临死前,曾向甄嬛诉说了自己的苦衷。
可甄嬛对她说,后宫的夜再冷,也不该拿别人的血来暖自己。
安陵容为了自保、为了不被别人踩在脚下,就不断害人。吴啊萍则是为了寻求自己的精神状态正常化,就做出伤害全体国人感情的事。
由此可见,安陵容与吴啊萍,都是没有底线认识的人。
底线认识,便是自己要束缚自己,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做的。
比如说,再穷也不能去偷、去抢、去谋财害命。
底线认识是一种通过自律而养成的习惯,是阻止自己去损人利己的一种心理暗示。
没有底线认识的人,就会由于想要脱节自身的窘境而心生邪念。
如果吴啊萍有底线认识,就该知道无论是在哪一块土地上,给鬼子立灵牌都是罪过。
《甄嬛传》安陵容临终前
安陵容最后是吃带毒的苦杏仁自尽的,吴啊萍也因涉嫌寻衅滋事罪,敞开了牢狱生活。
我希望她在里边能够睡上一阵子安稳觉。
这并非嘲讽或咒骂,由于只有持续地睡安稳觉才干缓解她的焦虑症。
作为正规医学院的结业生,她本该比我更懂这些道理。也许是那些脱节不掉的噩梦,让她知易行难。
如果吴啊萍是一个敌特分子,那么事情反而简略了。我们能够各显神通,骂得一定比我出彩。
可南京方面给出的结论是:她仅仅一个普通人,并且仍是个无助的病人。
所以,该骂仍是要骂的,可是骂完了之后建议我们都去搜一搜焦虑症的症状和预防。
最好,我们都别成为下一个吴啊萍。
网友评论